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聚焦 >  >> 正文

2023年中国锅炉行业市场发展前景展望

来源: 互联网      时间:2023-04-04 16:56:39

中国的锅炉产业,一直处于不断变化发展之中,工业锅炉作为重要的热能动力设备,更是在中国的锅炉产业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中国锅炉产业也在不断的提高。中国是世界上锅炉产量大国,也是锅炉消费大国。

近年来,中国大力发展节能环保产业,引导工业锅炉生产企业转型升级。2016年7月,工信部印发了《高效节能环保工业锅炉产业化实施方案》,推动绿色制造和智能制造,制定并实施高效节能环保工业锅炉产业化方案,全面提升工业锅炉系统能效水平和装备水平,促进工业锅炉产业转型升级,实现节能减排,改善环境质量。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根据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2-2027年中国锅炉行业市场全景调研与发展前景预测报告》显示:

锅炉是一种能量转换设备,向锅炉输入的能量有燃料中的化学能、电能,锅炉输出具有一定热能的蒸汽、高温水或有机热载体。锅的原义指在火上加热的盛水容器,炉指燃烧燃料的场所,锅炉包括锅和炉两大部分。锅炉中产生的热水或蒸汽可直接为工业生产和人民生活提供所需热能,也可通过蒸汽动力装置转换为机械能,或再通过发电机将机械能转换为电能。提供热水的锅炉称为热水锅炉,主要用于生活,工业生产中也有少量应用。产生蒸汽的锅炉称为蒸汽锅炉,常简称为锅炉,多用于火电站、船舶、机车和工矿企业。

工业锅炉分为燃煤蒸汽锅炉、燃油气蒸汽锅炉、导热油炉、热风炉,主要应用于发电、工业生产、轻工纺织、冶金等领域。目前,工业锅炉以燃煤为主,未来一段时间内,燃煤工业锅炉仍将是中国的主导产品,且以中大容量居多。

随着中国环保整治力度的加大,工业锅炉为了达到节能环保需求,企业纷纷对锅炉进行改造升级,使其达到节能环保的要求。如采用煤粉工业锅炉技术将现有燃煤工业锅炉全部进行改造升级,每年可节约1亿吨标准煤,可减排二氧化碳约5亿吨、二氧化硫约300万吨、粉尘约30万吨、废渣约3000万吨,有望大幅改善中国的空气质量。同时,煤粉型工业锅炉系统显著提升了煤炭利用效率。数据显示,煤粉型工业锅炉系统燃烧效率达到98%以上,锅炉热效率达到90%以上。与传统的链条炉排锅炉相比,煤粉型工业锅炉系统平均效率由65%提高至90%以上,综合节煤率达30%以上,未来将成为中国工业锅炉主要的发展方向。

2023年中国锅炉行业市场发展前景展望

从区域的市场集中度来看,我国锅炉市场仍将处于加强集中状态,未来锅炉行业企业应主动适应国家清洁低碳、可持续的能源发展战略和节能、环保政策以及人们不断增长的个性化用热需求的变化,目前我国华东地区的市场规模最大,达到45.3%,而西南地区以及东北地区紧跟其后,分别占据13.7%,12.6%,其中西北地区的市场规模占据的市场份额最小,为3.2%。

工业锅炉作为锅炉行业中的主导产业,也在不断的更新发展。随着节能环保观念的深入人心,工业锅炉行业也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加大技术投入,研究节能型环保锅炉,是锅炉行业的发展前景。低耗能,多效益,绿色环保,是今后工业锅炉的发展方向。国内锅炉行业要紧紧抓住科技手段,调整市场定位,在国家能源和环保政策的引导下,积极创新,创造出属于锅炉行业自己的春天。

从产业发展来看,目前靠投资和产能扩张推动行业发展增长的方式,随着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多数企业的发展将遇到瓶颈,向以技术创新推动的增长方式转变成为必需。另外在新时期,我们要看到产品价格和利润会继续下降,过剩将更明显,产品的复杂性在增加,服务在制造过程中所占比重越来越大等趋势。另外,要看到基于项目或资本运作的前向一体化运作甚至兼并重组的趋势在锅炉行业越来越明显,特别是在可再生能源利用、余热余能利用方面。

目前,中国在用燃煤工业锅炉达46.7万台,总容量达178万蒸吨,年消耗原煤约7亿吨,占全国煤炭消耗总量的18%以上。但燃煤工业锅炉以链条炉排为主,实际运行燃烧效率及锅炉热效率较低,会产生严重的环境污染,烟尘排放约占全国排放总量的45%左右,二氧化碳排放量约占10%,二氧化硫排放量占36%左右。随着能源供应结构的变化和节能环保要求日趋严格,小型燃煤工业锅炉将逐步退出,采用清洁燃料和洁净燃烧技术的高效、节能、低污染工业锅炉将成未来发展趋势。

中研普华利用多种独创的信息处理技术,对市场海量的数据进行采集、整理、加工、分析、传递,为客户提供一揽子信息解决方案和咨询服务,最大限度地降低客户投资风险与经营成本,把握投资机遇,提高企业竞争力。想要了解更多最新的专业分析请点击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的《2022-2027年中国锅炉行业市场全景调研与发展前景预测报告》。

标签:

广告

X 关闭

广告

X 关闭

Copyright ©  2015-2022 全球卫浴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豫ICP备20009784号-11   联系邮箱:85 18 07 48 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