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聚焦 >  >> 正文

“一米客厅”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米”

来源: 新华网      时间:2023-06-19 10:45:46

“气象员”(左)给居民介绍“一米客厅”,发放“民情联系卡”。


(相关资料图)

“小区楼里有老鼠,麻烦‘气象员’帮忙解决一下。”6月9日,碑林区张家村街道科研社区的“一米客厅”接到第一份“订单”。“气象员”立刻联合物业工作人员,上演“总动员”,在楼道投放鼠饵盒、老鼠药等。很快,换来了居民的“五星好评”:“咱们这‘一米客厅’效率就是高。”

接到“订单”第一时间响应处置

当天,居住在光机所小区的张女士通过线上反映她居住的楼宇有老鼠,希望得到帮助。这是“一米客厅”接到的第一份“订单”。

接到投诉,社区的“气象员”第一时间作出响应处置。当天下午,他们就前往小区,和物业工作人员沟通。接着,双方“人马”带着鼠饵盒、老鼠药、粘鼠板、安全提示贴等,给小区每一个楼道放置灭鼠物资,还在群里多次提醒业主,注意看护好孩子和宠物,切勿误食。“气象员”还要求物业长期按时按点位投放鼠药,重点投放在下水道、垃圾站周边等鼠类活动频繁的地点,确保灭鼠不留后患。

6月17日,“气象员”接到了张女士的反馈:“上周我反映的楼里有老鼠的事情已经解决了,咱们这‘一米客厅’效率就是高。”

让居民心情每天都是“晴天”

什么是“一米客厅”?这要从“民情气象站”成立说起。今年3月,“民情气象站”上线。工作人员使用“晴、阴、雨、雪”4种气象符号将民情信息进行动态分类,还对应建立“白、蓝、黄、红”4色响应机制,将群众的冷暖、困难、需求、期盼划分为4个层次,分层级对应开展针对性服务。工作人员也化身“气象员”,致力于让社区居民的心情每天都是“晴天”。

如何及时更新“气象”呢?在“气象员”的多次讨论中,5月底,“一米客厅”应运而生。“一米客厅”是“民情气象站”设在居民家门口的“气象点”,它的运行分为三步。

首先,设立“民情观测点”。选派小区党支部、物业、居民代表等担任“民情气象点”的“气象员”,时刻关注“天气变化”。其次,配备“民情百宝箱”。保证民情随时有人“听”、民意时刻有人“收”、民诉即时有人“记”。再次,制作“民情联系卡”。卡片上设置联系电话与二维码,通过“线上+线下”方式采集民情民意。这样一来,居民可以提出自己的诉求,“气象员”都会及时地给出反馈,充分实现社区服务便捷化、高效化、亲情化。

这里不仅办事高效更有邻里温情

截至6月17日,“一米客厅”已经“上线”大半个月了。它也从最开始较为单一的收集居民的烦心事,变为“暖心聊天室”和“建言献策收集箱”。

“给老年人开个趣味运动会吧!”“我家有个不用的小桌,帮忙问问谁家有需要?”……类似的聊天都在“一米客厅”里进行着。“虽然我才搬来两个月,但我对咱们小区特别有归属感,邻里之间非常和睦,凡事也有商有量的,这样和谐的氛围很可贵。”陈女士说。

除了这些,“一米客厅”也肩负着收集大家意见建议的重任。“墙上议事”一经启用就显示出它的魅力,上墙当天就收获了居民留言,包含了“院落充电桩设置建议”“文明养犬温馨提示”“文明停车”等多项内容,引来居民们驻足观看和热烈讨论。

截至6月17日,科研社区借助“民情气象站·一米客厅”,收集各类意见22条,协调解决意见22条。这些意见建议都被“气象员”逐条讨论研判,不久后,一些合适的建议还会落地生根。

“我们做这些是为了更好地畅通民意反映渠道,让居民自治的种子在社区茁壮成长。”社区负责人方瑞说。“‘一米客厅’不仅高效,更有邻里之间的温情。如今,‘一米客厅’还在不断施展它的‘魔法’,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米’。”(记者 孙嘉敏)

标签:

广告

X 关闭

广告

X 关闭